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宋家庄:让英烈精神在乡野民间代代传颂!

乳山最新资讯  2023-03-29 浏览量:

  • 扫一扫
    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宋家庄:让英烈精神在乡野民间代代传颂!二维码

    扫一扫在手机查看

“宋桂朴、宋桂崇、宋桂轩、宋文支、宋文光,我来看看你们!”3月24日,山东省乳山市午极镇宋家庄村民宋修丛像往年一样,在距清明节还有10多天时,就来到村旁烈士纪念碑前,清理杂草、涂描碑体,一遍遍地默默念叨着烈士的名字。

“20年了,这座烈士纪念碑已经成为村里人的一种精神寄托,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。”宋修丛一边用毛笔修补着脱落的金漆,一边介绍着这座烈士纪念碑上5名烈士的情况:他们分别参加过淮海战役、掖县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,牺牲在1947年到1951年之间,牺牲时最大的25岁,最小的才19岁。

放在心里,是最深刻的铭记;落到实处,是最深切的纪念。“由于烈士们安葬在全国各地,还有个别的没有找到安葬地,前些年,村里烈士的遗属陆续提出,希望能在村中建个烈士纪念碑,方便大家对烈士进行祭拜。”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宋永刚告诉记者,2003年2月,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,后被分配到南京工作的村民宋君芝回乡探亲,得知这一情况后,在村中自费修建一座烈士纪念碑,用来缅怀这5名烈士,便于村民进行悼念,教育后代继承先烈遗志。

“大家都支持烈士魂归故里,也希望英烈精神在村中代代传颂。”宋永刚介绍道,自从2003年6月份,这座烈士纪念碑修建成后,就一直成为村民心目中的“圣地”,每年清明期间,村民们都会自发到烈士纪念碑前来祭扫英烈,还有的从外地特意赶回来,这种自发的祭扫行为,已经持续了20多年。而烈士们的故事,也成为村民的集体记忆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。在先烈革命精神的感召下,宋家庄村先后有40余人报名参军、建功军营,先后有10多人次立功受奖。

“爹,今天我来看你了!”正说着,只见远处一位老太太朝着这座烈士纪念碑蹒跚走来。宋永刚告诉记者,这是烈士宋桂朴唯一的女儿宋文轩。

“自从修建了这座烈士纪念碑,让我找到了‘家’,心中有了依靠,逢年过节都要过来看看。”今年78岁的宋文轩眼含热泪、声音哽咽地告诉我们,父亲宋桂朴1946年10月参军入伍,自己才刚刚出生18天。后来父亲一直跟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,1950年10月入朝参战,1951年9月牺牲于朝鲜黑云吐岭战斗。

“今年我一定要带着孩子们去丹东为父亲扫墓,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。”讲到自己是烈士的后代时,宋文轩的话语中透露着自豪感,曾经当过民办教师和乡村医生的她早已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。宋桂朴牺牲后,家人们多方寻找其安葬地,都没有信息。宋文轩说,这么多年自己一直也没有放弃,直到今年2月份,儿子在网上查询到在辽宁丹东烈士陵园有外祖父的名字。

整理花圈、鞠躬、默哀……在烈士纪念碑前,我们遇到了退休教师宋文洲。他说,自从修建了这座烈士纪念碑,不管是在外地教书,还是退休回到村里子居住,每年清明都要来给烈士们上上香、敬杯酒,这样的祭扫自己已经坚持了20年。

“今年我还特地带上了孙子过来祭拜,让孩子瞻仰一下烈士的丰功伟绩,用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励他们不要忘记过去,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”宋文洲介绍,关于5名烈士的故事,一直是村民口口相传,并没有文字记录。前些年,他把从老辈村民口中获取的信息整理成文字,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将烈士们的事迹进行了完善。村中以前有小学的时候,宋文洲每年清明期间都会带上全班的学生前来祭拜烈士们;小学合并到镇上后,自己就在讲台上,一遍遍地向学生们讲述这些烈士们的英雄故事。宋文洲表示,只要身体允许,他还会继续向孩子们讲述烈士们的故事,让子孙后代不忘先烈遗志,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。

年年清明祭先烈,代代相传谢党恩。我们从宋家庄村委会步行5分钟,来到位于村头的宋家庄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。只见2米高的纪念碑巍然耸立,正面“革命烈士纪念碑”几个大字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背面镌刻着5名烈士的英雄事迹。站在这座烈士纪念碑前,我们深鞠一个躬,抬手敬一个军礼,在心里默默告慰先烈:曾经,你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、洒热血,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;如今,我们应时刻秉承你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,牢记于心、体现于行,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而不断努力奋斗!

(高志伟 高杰 管水锁)

来源:国防时报

编辑:十二

编审:王舒涵

国防时报新闻中心 2028960156@qq.com

评论 0

Loading...
租房卖房、买车卖车、家电家具、招聘求职、交友征婚… 你想要或不想要的生活都在这里!
免费发布信息